[引言]电影《建军大业》个人观后感(精彩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建军大业》观影心得 篇一《建军大业》主要讲述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经历过南昌起义与秋收起义后,创立了人民自己的军队——中国工农红军,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为了让全中国的劳动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红军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流血,无畏牺牲,让劳动人民成为中国真正的主人。
影片中的流量明星的确很吸引人们的眼球,但是那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场面令人更加印象深刻。“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为你负重前行”,先辈们用血换来中国的强大。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应该珍惜,感恩前辈,向前辈学习。即使不是上前线冲锋杀敌,也可以用智慧,用行动来支撑祖国梁柱,致力完成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致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电影建军大业观后感 篇二相信在《建军大业》上映的时候大家都是抱着吐槽的心态去了影院,结果看完的朋友们出现了两极分化的影评。有说小鲜肉毁了这部戏,有说小鲜肉或许没那么不堪。《建军大业》这部电影究竟如何不能只看影评,或许客观看待才是最重要的。
《建军大业》影评两极分化 小鲜肉或许没那么不堪
《建军大业》正在热映,网上铺天盖地的影评真实感人,很多观众都真切的感受到了影片想要传达给大家的那种精神:“革命不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用无数的牺牲换来的”!而对于出演这部电影的演员来说,不仅仅是对生活的适时反思,更是“一场酣畅淋漓的试炼”。
导演刘伟强说,1927年的革命前辈们都是年轻人,所以当然要选年轻的演员:“青春是没法演的”。
今年4月《建军大业》放出第一波剧照时,争议达到顶峰,有网友称:有些人看着就觉得革命不会成功……
但从最终展现的效果来看,大部分青年演员并没有掉链子,相反,有些角色的塑造还相当出彩。
欧豪最近备受争议,但平心而论,他饰演的30岁的叶挺,自信、张扬、霸气,非常吸粉。
带兵进入南昌城时,马背上的叶挺将军,潇洒自信,意气风发。
饰演蔡晴川的白宇,之前演电视很容易用力过猛,没想到进步神速,这一次,他演的蔡晴川,看哭了无数观众。
蔡晴川最后身中数枪,挣扎着用最后一口气按下了引爆器,这一幕太过悲壮,观众集体落泪。
马天宇的演技一直备受争议,但他这次却实实在在演出了林彪的变化。
电影《建军大业》的导演找到马天宇的时候,他在健身房锻炼,没有丝毫犹豫,就接下了这个角色。从提前进组进行军事化训练到现场奔跑跳跃在百余个炸点之中;从听到枪声会腿软,到训练有素的使用机枪不停扫射;从一向温声细语的说话到喊口令时声音大得吓到工作人员——这些改变只有熟悉他的人最深有体会。
三河坝战役后,林彪随朱德撤离,走到半路,听到巨大的爆炸声,意识到蔡晴川等人已经牺牲的林彪,眼神充满悲怆,眼含热泪地对着爆炸方向敬礼。
一个懵懂的小兵,在血与泪中成长了。马天宇在诠释这个转变时,能看出做出了努力,并不显得突兀。
另一个19岁小将粟裕,扮演者是同样19岁的刘昊然。
董子健饰演的邓小平,出场时间很短,却让人印象深刻,十分灵动。
张艺兴饰演的卢德铭,硬气、坚毅,不出彩,但也绝对不出戏。
白客、刘循子墨、小爱,其实并不如想象中出戏,真正让人一秒出戏的,是陈赫、包贝尔、鹿晗。
同样是来打酱油,陈伟霆就比鹿晗要好很多,至少不让人出戏。
饰演何长工的李易峰,一如既往地在做自己,前半段毫无存在感,后半段猛刷存在感:当他挥舞着小拳头向毛泽东汇报的时候,对不起,整个电影院都笑了……
许多粉丝抱着看自家爱豆的心态走进影院,结果被波澜壮阔的革命震撼得热泪盈眶,回家就上网去查先烈英雄事迹了。谢谢《建军大业》,你这颗安利我吃!
建军大业电影观后感 篇三建军__周年临近,公司组织全员观看大型历史片《建军大业》,内心深处极其震撼,怀古则释今,有志青年,激荡青春,热血澎湃,看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先烈,在而立之年以激扬之歌,指点江山,在南昌城伴随着1920__年8月1日的一声枪响,打响共产党人以武装斗争夺取政权,建立新中国的伟大历史序幕……
历史伟人的功绩永远是能在逆境中逆风扬起,为人民大众的福祉寻找到光明的康庄大道。面对国民党右派发动“四一二”__血腥屠杀及镇压,大革命失败情绪在党内蔓延及迷茫时候,毛泽东鲜明的提出“枪杆子出政权”,武装暴动,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工农武装斗争革命路线,像一盏明灯一样,为中国革命道路指明了方向,开始了我党我军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直至新中国的成立。
曾经的沧海桑田,曾经的是历史巨变,曾经的平地春雷,昭然回视,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党的武装力量从诞生到走向一个个胜利的辉煌九十年奋斗历程,作为人民的武装力量以历史实践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推动人类发展的动力,历史进步的洪流永远不会因反动势力的一时得势而停住,只有依靠人民,为广大人民谋福祉,一定能得到人民支持,革命最终会获得胜利。
青山记英烈,铁血写春秋。中国共产党在南昌打响了自主革命的第一枪,然而起义部队遭到敌人的残酷镇压,在周恩来、朱德、陈毅的带领下,以后的革命道路怎么走?这是摆在周恩来、朱德等革命领导人面前的难题。朱德、陈毅等人认为,武装斗争的道路一定要走下去,要求大家团结起来,将革命进行到底,转战井冈山实现了与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部队历史性的胜利会师。
八一南昌起义到井冈山的胜利会师,毛泽东审时度势指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作为人民的武装力量,必须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加强部队的建设。“坚持党对军队的领导、开始转变军队职能、进行强有力的革命的政治工作”的原则对部队进行整编,同时也调整革命的战略,从正规战开始向游击战转变,注重于当地工农群众结合,保护群众利益,任何时候都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得到人民的拥护,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才会战无不胜,才会长盛不衰。
如今,在建党__周年之际,我们重温历史,回顾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重新在历史中汲取力量,使我们的思想观念有了一个新的飞跃。尤其看到毛泽东,贺龙,叶挺,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先烈刚过而立之年,便以挥斥方遒,问鼎苍穹,指点江山的豪情,在风云突变的二十世纪旧中国,为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和海纳百川、高瞻远瞩的博大胸怀,生在当下的我们,更应该寻找自己有价值的人生观,不断地激励自己,鞭策自己不断前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贡献力量。
九十年的可歌可泣,铸造我党我军的辉煌历史。新时期,新疆建设兵团作为具有光荣历史传统和具有伟大奉献意识的社会军事组织,时刻传承红色文化,不断铸造铁血军魂,在党的领导下,践行八一精神,坚 ……此处隐藏5743个字……惊醒了睡在这幸福中的我,让自我深刻的意识到这幸福的存在,这份幸福,就在我的身边,无处不是。我必须将这份幸福,传递下去。军旗升起的地方,是我生长的地方。我为这片土地感到骄傲!我为这份幸福感到美好!
电影建军大业观后感范文精选5
《建军大业》是一部讲述人民解放军从诞生都成长的影片。影片以1927年南昌起义为主线、秋收起义为辅线,讲述了以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先驱们,积极开展创建中国人民军队的探索和实践红色经典故事。这些革命先驱们当时都非常年轻,在他们风华正茂时就为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浴血奋战,探索革命道路,在烽火岁月中无悔地奉献出青春乃至生命。
在中国共产党面临存亡考验的生死关头,毛主席一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指明了共产党必须依靠武装革命的道路,要武装无产阶级部队,要通过农村包围城市,逐步夺取最终的胜利。
本片有两个高潮片段。其一,周恩来等人率军进攻南昌城,久攻不下,此时叶挺主动请战,率炮兵部队轰炸制高点,剧情被推向高潮。其二,朱德率3000人死守三河坝,以3000人抵抗钱大钧部队的10000人,在最后一天,钱大钧的部队发起总攻的时候,朱德留下的部队严防死守,最终与钱大钧的部队同归于尽,为先行军争取到宝贵的时间,最后朱德率残余部队追上先行部队,并整合部队前往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部队会合。
该影片生动再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走过的曲折而又顽强的不平凡之路,为了取得胜利,多少的将士心怀坚定信念,抛头颅、洒热血。从南昌城头的第一声枪响,到今天拥有先进的武器装备,人民解放军走过的是一条披荆斩棘、一路壮大的道路。我们也更加感受到,党的领导、祖国的强大、人民生活的安定富裕,都是因为有着人民军队这支钢铁队伍做后盾,捍卫国家主权,保卫国家安全。习总书记在十八大后提出,要实现中国梦,这个梦离不开强军梦。
在今天,仍有一些不怀好意的国家在企图挑衅中国,然而,我们有理由相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强大的军事做后盾,我们无畏无惧。
电影建军大业观后感范文精选
电影《建军大业》个人观后感精选 篇八1927年,周恩来29岁,毛泽东33岁,粟裕19岁,林彪19岁,陈赓24岁,叶挺30岁,贺龙31岁,邓小平22岁。这注定是一个属于年轻人的时代。
“枪杆子里出政权”,这句话拉开了北伐战争刚刚取得重大成果之际,中国共产党反抗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的序幕。
1927年4月12日,上海工人运动游行示威,“打倒反动军阀,打倒军人政府”的呼声洪亮整齐,国民党的军队却用冷冰冰的枪口对准了人民大众。当第一声枪声响起,上海就乱了,中国就乱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发动了反对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的武装政变。白色恐怖笼罩上海,屠杀遍地。在投降与反抗的抉择下,陈独秀与毛泽东分道扬镳。为了挽救中国革命,中共中央停止了陈独秀的机会主义领导政策,开始筹备发展自己的武装力量,他们要反抗,要干一票大的——南昌起义。
脖子系上红巾,胳膊缠着白布的战士们,斗志昂扬,喊着口令:“山河统一”的雄心壮志。他们就要奔上战场,直面流血与死亡的风险,不是不怕,不是不苦,只是为了更美好的明天,为了更多的人活下去,他们别无选择。或许,此去一别再无明天,可是他们无怨无悔,心若磐石。这是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打响的武装反抗的第一枪,这一枪混着血与泪的相融,混着笑与泣的交合。“激战”,短短一个词两个字,写出了多少人的一生。
八一南昌起义部队主动撤离南昌,南下广东。9月18日,部队进抵广东大浦县城。9月20日,前委根据形势发展做出了分兵部署:周恩来、贺龙等率领主力向潮州、汕头进发;第九军副军长朱德率领约3000人据守三河坝,掩护主力南下,三河坝战役打响了。以3000军力对敌三万,守坝三日,非一般人可为。朱德做到了,代价是200人的倾力相互,他们之中多是兄弟、父子、亲友,这200人一留便是永别。主力部队没有辜负他们,朱德的部队终于在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
千难万险,九死一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们所做的一切无上光荣。
电影《建军大业》个人观后感精选范文
建军大业电影观后感 篇九当一部红色主旋律的电影,拍的不再以讴歌为目的,你就知道你遇见了多么鲜活的生命,看见了多么残酷的历史。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开篇四一二前夕的上海以灰黑色主调展现在影片中,山雨欲来的气势呼之欲出。接下来的游行、与杜月笙的会面、周先生的鸿门宴、报社的屠杀都宣告了在那个别样的时代共产党员的力单势薄,以及革命任务即将在各阀派的私心下即将宣告失败。这个时候以周先生等人为代表的爱国人士扛起了革命大旗,为解放全国奔走各地,聚集了一大批有志之士,打响了南昌起义的第一枪,有胜利更不乏失败,终于走出了“农村包围城市”这一符合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星星之火就以燎原之势蔓延了整个神州大地。
“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无上光荣。”这是该剧唯一的信仰,当一支队伍将书生、农民、工人、屠夫、学生等普罗大众都集结在一起时,管理起来是尤其困难的,但他们却做到了,只因为心中有希望,肩上有责任,对这个千疮百孔的国家爱的深沉。为了创造一个富饶强大的国家,他们当初所做的一切,都无上光荣。而身为他们的后代子孙,我们也应该学习这种敢为人先,决不放弃的精神。我们也为拥有这样的榜样而感到无上光荣。
“要做勇士,不要做烈士。”朱德将军的一句话说尽了战争的残酷,在剧中红军不再是一个刻板印象,他们也会因为物资短缺而去“强借”银行的资产。毛主席也不再是一个运筹帷幄的伟人,他会跟同志争吵、会“贿赂”看押他的百姓、会打败仗。而反动政府也不再是以往的贪婪、怕死形象。在南昌起义中贺龙为对手的敬礼,三河坝战役中敌军为牺牲的黄埔军校友厚葬,都摆脱了教科书般的说教,诠释了历史中这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大家都在努力活着,也都为不同的信仰奉献着。在一个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世界,只有红军这支队伍是为百姓而战。
看完电影,你才发现。在历史书上那短短的几行字,却是别人极其波澜的一生。在我们的书上,毛主席也好,周总理也好,十大元帅十大将军也好,都是能独当一面的大人物。回到那个年代,他们有的也不过就是而立之年,有的甚至不到20岁。但在面对比自身实力强大太多的军阀势力,却从不胆怯,亦不退缩。粟裕和林彪在门口站岗时的对话“现在不懂,总有一天会懂的。”于是他们都成了革命力量中的主力军。周总理与宋庆龄的对话“为了革命,我们一起努力。”于是周总理带着孙中山先生的教诲创造了一个自由民主的新中国。粟裕在主力部队被伏击后跟林彪会面说“我一定会打回南京城”。而现实中,在22年后解放南京城的就是粟裕麾下的第三野战军第七兵团,他真的打回了南京城。而毛主席一句枪杆子里出政权也终于带领广大工农开天辟地。意气风发,最是少年。
周总理在年幼时就说过,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在如今的和平年代,我们不仅仅要刻苦读书,我们更要在自己的岗位兢兢业业,让生活安定,愿国家富强。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电影《建军大业》个人观后感(精彩多篇)范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