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语】孝心好少年事迹材料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孝心好少年事迹材料篇1周何鑫,她,马良镇中心学校八(2)班班长。她身上处处洋溢着美德的馨香:她的真诚、她的自信、她的勇气、她的勤奋、她的慷慨、她的宽容、她的坚韧……也许就是这些美德的传承,使周围每个人一提起她就会忍不住赞叹。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她,走进这个风华正茂的美德少年。
美德,亦指可以给予人力量的东西。有个少年,有人说美德只有在轰轰烈烈的大事前才能得以证实,但从她的身上我们才知道美德是用点滴的爱与奉献凝聚成的。在学校,她是老师的左膀右臂,是同学们学习的领头羊,人称小老师;在家里,她是父母的贴心小棉袄,是家人的开心果,大家都叫她快乐小天使;在生活中,团结同学、友爱她人,热心为帮助生病或有困难的同学,对于暂时遭遇困难的人她总是及时献上自己的爱心、送上自己的温暖,因此得一美名小雷锋。不仅如此,她更是心向祖国、热爱家乡,充分发挥了小小少年模范带头作用。
她有着一身谦虚与文明礼貌的正气,她就是那朵永远盛开的美德之花。虽然门门功课都是良好,她却总是如同山中竹子一般保持着谦虚有节的态度。她做事有条不紊、一丝不苟,她刨根问底爱探索的精神也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每逢家人走亲访友或出外游玩,她却执意要留在家里学习;父母拗不过她的性子,多次都是既赞赏又生气地留下一人在家照料她的生活。没办法,谁让家里有一个那样谦虚好学的她呢?
她有着一腔热血与伸张正义的精神,她就是那朵永远盛开的美德之花。她在班里班长一职后,立即新官上任三把火,她的热情与强烈的责任心让这三把火燃烧得漂亮出彩:第一把火,她给同学们讲了一节遵守班规,最好劳动的重要性,让每位同学都进行自我反省、自我评价;第二把火,她给同学们上演了一出杀鸡儆猴的好戏,抓出了不积极劳动,敷衍塞责的几位同学,让每位同学心里都有了几分敬畏;第三把火,用行为维护班级形象的这把火自然也就烧了起来。自此,班里的各项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卫生工作一路上升,班级立即成了人人皆知的卫生先进班级;而面对肩上重重的任务,她也总是尽自己的所有力量把它做好,任劳任怨,从不叫苦连天。
她有着一面勤奋与感恩仁慈的风貌,她就是那朵永远盛开的美德之花。她的座右铭是来源于家人的一句叮咛:勤勤奋奋做事,踏踏实实做人。这句话就像是个亲切的指路人,每每迷茫时都可以给予她莫大的力量,让她重整旗鼓奋勇上前。每逢周末,就算是深夜,你也一定可以看到她房间里那盏不灭的灯,看到她勤勤恳恳的身影。她总是勤奋努力学习,用优异的成绩感恩和回馈父母。她的父亲身有残疾,双亲一辈子在农村种地,维持家用,一家人生活朴素而且节俭。自小就懂事的她就明白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的道理。孝亲敬老成了她无论在家还是在校的必修课程。每日目睹爷爷奶奶和妈妈起早贪黑,辛勤劳作。她看在眼里,记在了心里。放学回家,她主动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虽然是个男孩子 ,但打扫卫生、洗衣做饭样样在行。她从不乱花钱,生活很节俭,但帮助别人时她又会很大方,周围邻居看在眼里,乐在心里,也夸奖她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她经常说:孝要从内心深处自然流露,敬要从一言一行中体现。有一次,她做完功课帮妈妈做家务,当妈妈让她到厨房吃水果的时候,她却嫣然一笑,开玩笑说:妈,你不是常说学习要squo;劳逸结合,我做家务不就等于是在休息吗?夏季的夜晚,可以看到她手持蒲扇为父亲驱蚊扇风的情景,每逢放假往返学校的客运班车上也可以看见她为陌生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让座的情景。她就是这样的,小小年纪、小小行为,感化大家!
她有着一颗幽默与怜悯世人的真心,她就是那朵永远盛开的美德之花。你能想得到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她总可以用自己阅读带动周围的人。不论何时何地,她总是以自己的乐观去迎接前方一次又一次惊险的挑战,用甜美的微笑去给这些成功和失败画上圆满的句号。她在看到大街上行乞的人们时,总会不由自主地为她们拿出或多或少的零花钱,而心中的怜悯同情却是挥之不去了。偶尔,在生活中遇到一些流浪的小动物,她也会走上前尽己所能去给其充足的食物,在看到它们健健康康地回去时,她才会放心地离开。她就是这样的,无形之中以有形的身体,具体的行为,引导着大家携手共营温馨、和谐的氛围。
她有着一个节约与热爱劳动的性格,她就是那朵永远盛开的美德之花。每天早饭后是学校规定的大扫除的时间,也是她最辛苦的时候。脏活累活一律全干,从来没有怨言。当所有人劳动完毕之后,她拿着小本子还在清洁区巡回督查、及时记载,并实时通知提醒没有做好的同学及时重做。每天如此,不厌其烦。她就是这样的,用自己的言行树立起了大家的榜样。
她的生活没有经历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心田上却到处盛开着这些美德之花。她有当代活雷锋的好精神,有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有服务他人的好品质,有谦虚上进的正确态度,有尊老爱幼的正确思想,有宽容乐观的正确心理,做到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她,就是这样一个播撒美德的使者,就是这样一个传承美德的少年!
孝心好少年事迹材料篇2今年14岁的赵凌云是河北滦平第三中学7年级15班的一名女学生。20xx年,她的爸爸因车祸造成高位截瘫,从那时候开始,3岁的小凌云就和妈妈一起照顾爸爸。
幼小的她还没有轮椅高,推着爸爸的时候被病房的人开玩笑说是在无人驾驶。刚开始的时候,爸爸的脾气不是很好,经常乱摔东西、不吃不喝,甚至有轻生的念头。小凌云那时还不明白爸爸为什么不高兴,为了能让爸爸高兴起来,小凌云会和爸爸撒娇、不时地亲爸爸一口,想方设法哄爸爸开心,也学会了帮助妈妈照顾家。
五年级开始,因为上学要住校,小凌云不能每天都陪在爸爸身边了。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小凌云的书包里多了一个特殊的记事本。这个本子上记录着她看到的所有笑话、记录着学校里发生的好玩的事。每次回家,小凌云会在推着轮椅陪爸爸散步的时候,讲给他听。
生活与学习的经历让小凌云有着超越了同龄人的一些想法,这让她在带给家人快乐的同时,也有了很多的苦恼,这些小凌云也会记录在本子上,回家向爸爸诉说。不知不觉中,爸爸的想法也产生了变化,最初,自己爸爸只顾赚钱养家,觉得家人有了钱就等于有了快乐,他大部分的时间都交给了大卡车,那次意外也是一样的,而如今的他,已经不再要求女儿能够名列前茅,只是希望她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但是小凌云却丝毫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她的成绩依然是最好的。小凌云在记事本上这样写着,她现在能做的,就是让父母少替她操心,妈妈照顾爸爸,还要兼顾这个家已经很累了,自己的年龄还小,能做的事情并不多,她曾经帮着妈妈扛棒子,但肩膀肿的让妈妈抱着她直哭,再也不让她干这么累的活了。小凌云只能把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都做好,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学会了做饭,洗菜,洗衣服,洗尿布,记得家里所开小卖店每一样物品的价格,能准确的辨认出真假币,学会了给爸爸喂水、喂饭,能帮爸爸翻身,甚至把他扶起来,有时 ……此处隐藏6301个字……来后,全家人生活在一起,一定会更加开心,哥哥的状态也一定会慢慢地好转起来。”
六年前开始,田应志的父母就常年在外务工,家里的3亩旱地、4亩水田几乎是靠田应志利用周末和假期来打理。
除了农活,田应志最牵挂的是哥哥。3岁时,哥哥田应权患上了严重的小儿麻痹症和癫痫病,手脚扭曲变形,走起路来一步三摇,就连吃饭都非常吃力。为了给哥哥治病,家中背上了沉重的债务,父母外出后,留下身体残疾的哥哥、年迈的奶奶和年幼的妹妹由田应志照顾。哥哥的日常穿衣、洗脸、洗脚这些事,都得田应志帮忙。因为身体原因,哥哥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去上学,田应志承诺一定能够照顾好哥哥上学路上的安危,这才圆了哥哥的求学梦,九年的时间,从坡脚村到学校8公里的路上,总是可以看到哥俩风雨无阻的身影。
20xx年9月,两兄弟同时上初中。开学的第一件事,田应志就找到学校老师,要求两兄弟同读一个班、同住一个寝室,学校同意了他的要求,并特意给哥俩安排了一间一楼的学生宿舍。然而,哥哥担心影响田应志的学习,却瞒着田应志向学校提出了自己要退学的请求。田应志立即找到了校长,终止了哥哥的退学行为。
20xx年中考,田应志被贵州省级示范性高中兴义五中录取。然而是去上学,还是留在家里照顾家人,田应志陷入了两难。在家里,田应志一遍一遍地教妹妹劈柴生火、煮饭做菜,他担心自己到更远的地方读书,妹妹和哥哥、奶奶吃不上可口的饭菜。
现在,远方打工的爸爸回来了。爸爸心里明白,这一次绝不能耽误孩子了。爸爸决定不再出远门,就近找些零工补贴家用,照顾家人。
“在坎坷的人生路上,是亲情给予了我持久的动力、是亲情给予了我无私的帮助和依靠,让我感受到无比的温馨和安慰……”这摘自一名学生的日记,学生的名字叫田应权。让田应权最铭感于心的,是十多年来一直贴身照顾他的弟弟田应志。
田应志1998年7月出生在兴仁县屯脚镇坡脚村,在今年参加的中考考试中,以504分的高分被兴义五中录取。由于家庭的贫困,田应志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家里有手脚残疾且患有癫痫病的哥哥,有93岁高龄的奶奶和年幼的妹妹,田应志成了家里的顶梁柱,是他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本不该属于他的那份“责任”。20xx年,田应志荣获兴仁县“十佳美德少年”、黔西南州美德少年、贵州省美德少年,20xx年5月,田应志荣登贵州好人榜“孝老爱亲”好人,20xx年9月,田应志入选全国“最美孝心少年”,并受邀到中央电视台参加全国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
为圆哥哥求学梦弟弟选择降级陪读
哥哥田应权在3岁时不幸患小儿麻痹症,致手脚扭曲变形而落下终身残疾,走起路来是一步三摇,随时都有跌倒的可能,就连吃饭都非常吃力,基本失去了生活的自理能力。光是有这样的病也还罢了,命运偏偏捉弄人,之后不久,哥哥又患上了癫痫病,病情发作时,那恐怖、狰狞的场面让人胆战心惊,而且发病频率非常之高,有时一天要发作四五次,看到哥哥那痛苦的模样,年幼的田应志便发誓这辈子一定要照顾好哥哥。
经过几年疾病的痛苦折磨,哥哥到了上学的年龄,却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去上学,因为父母担心哥哥会在上下学途中发生意外。在每天上学哥哥目送自己出门时的眼神里,田应志看出了哥哥的心思,心里有说不出的酸楚,于是他苦苦哀求父母,并承诺自己一定能够照顾好哥哥上学路上的安危。终于有一天,父母答应了他的请求,别提哥俩有多高兴,因为终于可以圆哥哥的求学梦了。为了能更好地照顾哥哥,当时已经上二年级的他主动要求降级和哥哥同上一年级。父母、学校被他的爱心深深打动,同意了他的请求。从此,无论是在上学、放学路上,还是在家、在学校,都能看到一个迈着畸形双腿蹒跚行路的少年和一个随他左右的人,那便是田应志哥俩,田应志成了哥哥的“贴身保镖”。
为缓解家庭困难坚强少年扛起当家的责任
为了给哥哥治病,家里背上了沉重债务,一度陷入非常困难的境地,迫于生计,父母想外出打工挣钱养家糊口和偿还债务,但家里怎么办?田应志明白父母的心思后,便主动同父母商量,让他们放心去打工挣钱,自己能照顾好家里。20xx年春节后,田应志父母踏上了漫长的打工之路,在打工期间,父母为了不耽误工时很少回家。家里家外就由田应志和年迈的奶奶打理。从此,他下地干农活、帮助奶奶料理家务,照看年幼的妹妹,帮残疾患病哥哥穿衣服、洗脸、洗脚……
在田应志看来,干农活、做家务、照顾哥哥妹妹虽然很辛苦,但都没什么,他最担心的就是哥哥的癫痫病发作,发作时的情景实在是惨不忍睹:口吐白沫,在地上翻滚着,颤抖着,抽搐着。他每次都冒着被哥哥咬伤的危险,把哥哥搂在怀里,哥哥口中的白沫顺着他的身上往下流,待哥哥抽搐的身体渐渐恢复了平静,他就打来清水帮哥哥抹脸搓手,为哥哥换上清洁衣服,然后守在哥哥身边安慰着,这感人而凄凉的一幕几乎每天都在发生。
“照顾哥哥是我的责任,只要哥哥没发生更大的意外,就是我最大的欣慰。”田应志说。
为了人生理想患难兄弟互勉共进
寒来暑往,年复一年。两兄弟在漫长而艰难的岁月里渐渐长大,20xx年9月,这对难兄难弟同时来到了离家更远的屯脚中学上初中。开学的第一件事,田应志就找到学校的老师,要求两兄弟同读一个班、同住一个寝室,学校领导为之感动,同意了他的要求,并特意给哥俩安排了一间在一楼的学生宿舍。
20xx年9月,兄弟俩步入九年级。然而,开学不久哥哥却瞒着田应志向学校提出了退学的请求,在学校老师的耐心劝导下,哥哥田应权道出了自己的心声:他说这些年来,他拖累弟弟的太多太多,现在九年级了,学习压力会越来越大,他怕自己影响了弟弟的学习和前程,自己退学了,弟弟就会有更多的学习时间。当田应志听到这一消息后,立即找到学校领导,说什么也不让哥哥退学,在学校的办公室里,兄弟俩泣不成声的感人场面让学校领导、老师动容落泪。最后,在学校老师的耐心劝导下,哥哥放弃了退学的念头。于是,田应志又搀扶着一步三摇的哥哥慢慢回到教室,继续兄弟俩的求学梦。
担任田应志近三年的班主任杨贞富老师说:“田应志同学不但品质好,学习成绩也很优秀,他虽然为照顾哥哥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他学习非常刻苦,不知有多少次,都是查夜老师的到来才把他“撵出”教室。在全级300多名学生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今年中考,他有望考上一所很好的重点高中。”
田应志说:“我最大的理想就是能当一名医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哥哥的病治好,同时能为更多疾病患者减轻痛苦。”
孝心好少年事迹材料篇7八年前因为汶川大地震,当时只有4岁的李瑶被倒塌的墙壁砸成重伤,经过几次大手术,虽然保住了生命,但李瑶从此失去了右手。只有一只左手的李瑶,为了让家里人放心,从生活到学习都靠自己顽强成长。爷爷生病住院,她靠一只手给全家做饭、爸爸妈妈出门打工,她靠一只手照顾年幼的妹妹……她说,我一只手不比别人差,我不想让家里人替我担心。地震受伤后,李瑶在绵阳市治疗一年,又到都江堰残疾人学校进行康复训练,所有的治疗康复费用全部免除,这也是政策期内,国家针对汶川地震致残人员的扶持政策之一。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孝心好少年事迹材料多篇范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