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四年级数学教案:三角形的内角和【精品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三角形内角和》数学教案 篇一【教学内容】:人教版第八册第85页例5及“做一做”和练习十四的第9、10、12题。
【课程标准】:认识三角形,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概念、分类,熟悉了钝角、锐角、平角这些角的知识。对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学生是不陌生的,因为学生有以前认识角、用量角器量三角板三个角的度数以及三角形的分类的基础,学生也有提前预习的习惯,很多孩子都能回答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但是他们却不知道怎样才能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另外,经过三年多的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了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主动探究能力以及小组合作的能力。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图形能描述出三角形的内角、内角和的含义。
2、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猜测和计算能说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3、在小组合作交流中,通过动手操作,实验、验证、总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同时发展动手动脑及分析推理能力。
4、能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规律,求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数。
【评价任务设计】:
1、利用孩子已有经验,通过教师的提问和引导以及学生的直观观察,说出三角形的内角、内角和的含义。达成目标1。
2、在教师的引导下,以游戏的形式学生通过猜测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然后通过计算说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达成目标2。
3、在小组合作交流中,通折一折、拼一拼和摆一摆的动手操作、实验、验证并归纳总结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达成目标3。
4、能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规律,求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数。通过“做一做”和习题第9、10、12题达成目标4和目标3。
【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和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教学难点: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主探索和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三角形按角的不同可以分成哪几类?
2、一个平角是多少度?1个平角等于几个直角?两个三角板上各个角的度数?
二、探究新知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认识三角形的内角及内角和
(播放课件)在图形王国中,有一天,三角形家族里为“三角形内角和的大小”爆发了一场激烈的争吵。钝角三角形大声叫着:“我的钝角大,我的内角和一定比你们的内角和大。”锐角三角形也不示弱:“你虽然有一个钝角,可其它两个角都很小。但是我的三个角都不是很小。我的内角和比你大”。直角三角形说:“别争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我们的内角和是一样大的。”
师:动画片看完了,请大家想一想,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和?
师引导学生说出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叫做三角形的内角和。
多媒体展示:三条线段在围成三角形后,在三角形内形成了三个角(课件闪烁三个角的弧线),我们把三角形内的这三个角,分别叫做三角形的内角(板书:内角),这三个内角的度数的和就叫做三角形的内角和。
(达成目标1:利用多媒体播放动画和孩子已有的经验,通过教师的提问和引导,学生说出什么叫三角形的内角及内角和达成目标1。多媒体创设的情景也为目标二打好铺垫)
(二)、引导猜测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师:在课件展示的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的对话中,你赞同谁的观点?
预设:学生回答直角三角形。
师:你为什么这么认为呢?
生:我是想三角板上三个角的'度数是90度、45度、45度加起来是180度,90度、60度、30度加起来也是180度。
(达成目标2:激发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经验猜三角形的内角和而不是盲目猜,激起学生的疑问和好奇心,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猜测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然后通过计算说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
(三)、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1。确定研究范围
师: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应该包括所有的三角形?只研究这一个行不行?(不行)那就随便画,挨个研究吧。(学生反对)那该怎样去验证呢?请你们想个办法吧!
师:分类验证是科学验证的一种好方法,下面我们就用分类验证的方法来验证一下,看看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180°?
2、操作验证
教师让每个学习小组拿出课前制作的各种各样的三角形,先找到三个内角,在每个内角标上序号1、2、3。然后请任意用一个三角形,想办法验证我们的猜想。如果有困难,可以启用老师提供的“智慧锦囊”或者寻求同学的帮助。
智慧锦囊:
(1)要知道三个内角的和,只要知道三个角分别是多少度就可以了,你觉得哪个工具可以测出角的度数?试一试。
(2)180°的角是个特殊的角,它是个什么角?你能想办法将这三个内角转化成这样的角吗?
3、汇报交流
师:谁来汇报你的验证结果?
(1)测算法
师小结:用量的方法验证既然有误差、不准,结论就难以让人信服,那有没有办法更好地验证我们的猜测呢?谁还有别的方法?
(2)剪拼法
(3)折拼法
师小结:用拼和折的方法都能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转化成一个平角,从而借助我们学过的平角知识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确实是180°,你们真会动脑筋!
(4)推算法
①把一个长方形沿对角线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因为长方形的内角和是360°,所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课件演示过程)
师: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已经证明了是180°,现在我们只要能证明: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就可以了。
课件演示
②一个锐角三角形,从顶点往下画一条垂线,将三角形分为两个直角三角形,因为我们已经知道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所以两个直角三角形的度数和就是360°,减去两个直角的和180°,就是要证明的三角形内角和,肯定是180°。
4、总结提炼
师:孩子们,刚才我们通过“量——拼——折——推”的方法分类验证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度?
现在可以下结论了吗?
(板书: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
师:那在“三角形的争吵中”谁是对的?
(达成目标3。此环节让学生通过“量——拼——折——推”的方法分类 ……此处隐藏6652个字……生算出一副三角板的内角和是180°,于是抛出问题,在其他三角形中三个内角的和是不是也是180°呢?学生当然会猜是。我觉得今天孩子不仅学到了三角形的内角和,还学到了对待一个猜想就要想办法来验证的数学思想。当我要求孩子们来验证的时候,有的孩子想到了量,有的孩子想到了折,这里我先让孩子们都去量,量了以后,因为有的同学量的不精确,所以我建议更精确的验证方法,孩子又想到了折,我又让孩子们去折。事后想想,如果我一开始就让孩子们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验证一下,说不定碰撞的火花会跟激烈些。我这样一步一步来的话,就有些按部就班,没有那种水到渠成的感觉了。后来,校长提出,一开始有个孩子说到他量到175°,比较接近180°的时候,我只是强调要精确,却没有很好的利用这一资源,如果我这时候让孩子把他画的这个三角形撕下来,折一折来验证的话 ,学生的印象会更加深刻。这点我没想到,看来我还不够智慧啊!
杨教导也提出,后面的习题三,正方形内角和是360°,而把它对折变成三角形,就变成了180°,把三角形对折还是180°,这道题我没有深入,这是教材没把握好啊!
以后要注意,但是这节课上孩子的表现还是比较令我满意的,比平时好!呵呵!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 篇八“三角形内角和”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的一节探索与发现课,让学生在学习了三角形的特征、高以及三角形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三角形三个角的关系。本节课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还不错,但是,这一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加以改进:
一、优点:
1、教学设计不错,环节紧凑,思路清晰。
2、重视操作过程,时间把握得好。本节课用了大量的时间来让学生做小组实验,从而让他们自己感知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印象深刻。
3、能注意前后照应,解决了前面的疑问。在讲授新课前,设置一个疑问“为什么同一个三角形不能有两个直角?”以此来吸引学生,找出三角形内角和的特性。在掌握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后,再次把问题提出来,让学生解决。
4、板书巧妙,一步步引入课题。先是让学生复习“三角形”的定义,接着简单说明什么是“三角形内角”,最后再讲授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和叫做“三角形内角和”。
5、课堂纪律好,气氛活跃,学生踊跃积极。学生在小组活动时,活跃而有序,上课时能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同时,实行小组评价更是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6、求三角形内角和的方法,一个比一个直观、生动。从量一量、算一算,到剪一剪、折一折,让学生更容易感受到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7、练习题设计得比较好,特别是判断题,都是学生平时容易出错的题目,在课堂上用比较直观的课件显示出来,让学生的印象深刻。组合题也很有灵活性,先是找出能组成三角形的度数,然后根据度数判断出是什么三角形。
8、能尊重学生的意见,有的小组没有在算一算的时候,没有得出180°的结果,老师能够分析其中的原因。
二、不足之处:
1、在老师给出“画有2个内角是直角的三角形”的任务时,学生明显是画不出来。但是教师也可以把学生失败的作品展示出来,照应之后的讲解。而不能一带而过。
2、如果量一量的方法,不能让人信服,要在后面打个“?”,等到解决疑问后,再去掉。
3、在进行剪一剪、折一折的活动时,老师应该先用板书上的三角形来示范一次,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做。因为有些学生折不出来。拼的时候,也有出错。
4、把三角形拼成平角后,要用直尺或者是量角器测量一下,看看得出的图形是不是平角,要用严谨的态度对待,不能光用眼睛来判断。
5、老师注意提醒学生读题的时候要规范,要读出度数单位,这很好。但是,在做题练习时,应该请一两个学生在黑板上做,这样也便于教师提醒学生,在书写时,也要注意写上度数单位,强调格式。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 篇九今天讲解的《三角形内角和》一课,是在四年级上学期《角》的单元教学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角》的单元教学中就已经涉及到了三角形内角和,学生对其有了初步的了解,这学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继续学习有关知识。
首先,在教学中我对三角形的分类进行了复习,通过让学生们对原有认知的回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进而讲解内角和内角和的定义,再复习近平角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先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让学生算它们的内角和,接着出示一个长方形,用剪刀沿一条对角线剪开,把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再让学生们讨论三角形的内角和又是多少?根据刚才的计算,学生很快反应过来说,是180度,因为360o÷2=180o。通过这一设计,使学生对三角形的内角和有了初步的认识,随后我就跟着提出问题: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一定是180呢?从而给学生指出了本节课探究学习的目标。
然后让学生先测量计算自己手中三角板的内角和,再一次初步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一结论。这时引导学生思考,这一结论是否具有普遍性,有的学生会提出结论不具有普遍性,因为三角板很特殊,不能代表所有的三角形,结论还不能成立,这样就让课堂教学到达了最关键的阶段。我给每个小组任意分发了一个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让学生们自己动手测量计算,然后再总结结论。虽然这一教学环节中有个别学生对量角器的使用方法有遗忘或测量有差错,对教学的时间和效率有一定的影响,但多数同学的测量计算结果是正确的,同时通过教师的纠正点拨使全体同学都掌握了正确的测量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测量时,同学们气氛活跃都争先恐后的进行测量计算,所有学生都特别积极,他们有的为了测量的误差而争论的面红耳赤,有的同学也为自己精确测量而兴高采烈,在测量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复习了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更是验证总结出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在愉悦的教学过程中,使教学一气呵成,分散了教学难点,突出了教学重点,加深了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想不到我设计的一个小小的动手操作教学,竟然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本节课的教学产生了不可估计的效果,不仅点燃了他们求知的欲望,更激发了他们特有的童趣,让整个数学课堂散发着一种催人奋进的热情,使数学课活了起来,知识动了起来,学生们的脑筋更是转了起来,课堂效率也升了起来。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不仅让我感受了教学中创造的“意外”精彩,同时也引起了我深深地思考,作为四年级的学生,他们活泼好动,天真可爱,求知欲强,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让他们多多的参与一些动手操作,既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习知识,利于加深学生的记忆,更好的掌握和理解所学知识。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让我有了新的发现,相同的知识,不同的教法,效果也不相同。同时也使我认识到在学生的身上隐藏着许多“宝藏”,只要我们善于寻找和发现,这些“宝藏”将会给我们带来无限的财富。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四年级数学教案:三角形的内角和【精品多篇】范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