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范文

处置农村不合格党员的实践与思考(精选多篇)

时间:2025-07-21 08:53:09
处置农村不合格党员的实践与思考(精选多篇)

第一篇:处置农村不合格党员的实践与思考

我县下辖35个乡镇,共有农村党支部934个,农村党员34261人。从2014年开始,我县狠抓农村党员民主评议、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三年共处置农村不合格党员2623名,有力地纯洁了农村党员队伍,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为总结近年来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的经验,查找存在的问题,探索新形势下严肃处置农村不合格党员的有效机制,最近,我部抽调精干力量,组成调研小组,采取座谈、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深入乡镇、村组走访党员群众,在全面总结我县三年来处置农村不合格党员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对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做好处置农村不合格党员工作进行了初步思考。<?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一、农村不合格党员的表现形式及主要特点

近年来,我县坚持从严治党,畅通出口,突出抓好农村党员春训、民主评议党员和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2014年严肃处置农村基本不合格和不合格党员1189名,2014年处置1048名,2014年处置386名,分别占全县农村党员总数的3.5%、3.2%、1.1%。调查表明,我县近3年来受处置的农村不合格党员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1、拖欠国家、集体、民间资金,有偿还能力而不偿还。据调查,这部分党员占受处置不合格党员总数的36%,全县70%的村不同程度地存在这种现象。龙田镇一党员连续5年拖欠国家农业税,村干部每年上门做工作,他都是蛮横以待,受他的影响,该村民小组税费收缴一年比一年难。个别党员长期拖欠“两会”借款,拒不偿还。流沙河镇一喻姓党员平时出手大方,打牌一次输赢上万元,欠储金会借款3.6万元,乡村干部多次上门催收,就是不还。

2、挑拨是非,制造事端,煽动群众与乡村两级对抗。有的党员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不坚定,甚至颠倒是非。个别党员经常在群众中散布消极言辞,对乡村两级的决议,不是积极向群众做宣传解释工作,而是背地里和群众一起发牢骚,表示不满情绪和附和落后群众观点,甚至公然带头、煽动群众拒绝执行乡村决议。在2014年第五次支村两委换届工作中,个别党员对支村两委换届选举不满,在群众中公开散布“选举是假的,候选人是乡里内定的”等消极言辞,自己不参与投票,还煽动其他群众放弃选举权,在群众中造成极坏影响,这部分党员约占受处置不合格党员的12%,主要集中在卸职村干部和退伍军人党员中。

3、违反计划生育法、森林法、国土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有的党员自己违反计划生育政策,有的默许或纵容自己的直系亲属违反计划生育政策,非法超生。个别党员违法违规私建住宅,个别党员乱砍滥伐森林,被司法机关拘留或判刑。坝塘镇一名党员违反计划生育,宁愿接受开除出党的处分,不愿接受60元罚金。这部分党员占受处置不合格党员的10.5%。

4、无正当理由长期不参加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组织分配的工作的“三不党员”。这部分党员约占受处置不合格党员总数的10%,主要集中在长期外出务工、经商的流动党员中。

5、参与邪教组织,从事封建迷信活动。个别党员信念动摇,不信马列信鬼神,为首修庙宇建寺院,搞封建迷信活动;不跟党走,跟走,跟门徒会等邪教组织走。据调查,这部分党员约占受处置不合格党员的8%。崔坪乡毛腊村李某某,原是一个比较要求上进的年轻女党员,由于受家庭变故等影响,一心向佛,每日求斋问佛,支部党员多次劝导无效,到后来甚至出家为尼。黄材镇一姜姓党员参与组织迷信活动,甚至以从事封建迷信活动为谋生手段,宁愿退党除名,屡教不改。

6、参与地下“六合彩”非法活动和其它赌博活动。据调查,近两年来我县西部山区因参与地下“六合彩”和其它赌博活动受处置的党员占一定比例,并呈上升趋势。沙田乡石江村妇女主任原是一名比较得力的村干部,曾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因参与组织地下“六合彩”,教育劝导无效,在2014年集中打击地下“六合彩”行动中被依法拘留并判刑。

 7、贪污挪用公款,侵占集体资产。这部分党员占受处置不合格党员的6.8%,主要集中在村干部和负责“两会”基金工作的党员中。灰汤镇有一党员,在负责村级储金会工作期间,利用私刻公章、存款转贷不入帐等非法手段牟取私利;巷子口镇谷石村原村会计贪污挪用公款2.8万元,原支部书记挪用8000多元农业税款,在群众中造成了恶劣影响。

8、强揽工程,强装强卸,侵害项目工程建设投资方利益。有的党员为了小集团或个人私利,煽动或参与群众滋事,阻扰工程建设,或充当“地头蛇”,强买强卖,严重损害经济发展环境和党员形象。这部分党员约占受处置不合格党员的4%,主要集中在农村集镇或周边村组干部党员中。

调查发现,受处置农村不合格党员的主要特点有如下几点:

1、年轻的所占比例较大。据统计分析,三年来全县受处置的党员中,60岁以上的老党员占35%,而35—60岁的党员受处置的比例相对较大,占62.6%。

2、文化程度低的占绝大多数。据统计分析,受处置的党员中,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下的占79.8%,高中或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20.2%。

3、无职党员所占比重较大。据统计分析,受处置的党员中,无职党员占83%。

4、流动党员所占比例较大。据统计分析,受处置党员中,流动党员因不参加组织生活、不交纳党费等原因受处置的占10.1%。

5、卸职村干部占一定比例。据调查,落选的村干部因对落选不满,或落选后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有的不移交相关手续,有的公然诋诽在任村干部,有的带头上访、抵制支村两委决议,三年来,全县有100余名卸职村干部被处置。

二、处置农村不合格党员的主要作法

(一)深入调研,科学界定农村不合格党员的19种表现

为切实做好处置农村不合格党员工作,2014年10月,我部从全县18个单位抽调30人组成调查组,用一个月时间,分三组深入全县农村,对全县农村党员党性党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深入调研,10易其稿,制定了农村不合格党员的19条表现。县委以文件形式,将农村不合格党员的19种表现及其处置程序下发到各乡镇党委。这样,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有机结合起来,使不合格党员的认定由虚变实,为民主评议党员和处置不合格党员提供了较为精确的尺子,增强了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的可操作性。

(二)狠抓三个环节,规范评议程序

为确保评议工作不走过场,我部狠抓三个环节:一是学习 ……此处隐藏16320个字……,或隐瞒党员身份,或不做党组织所分配工作的。

⑺搬弄是非,损害团结的。

⑻向党组织提出个人利益方面的不合理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就发牢骚,讲怪话或无理取闹,恐吓威胁甚至殴打单位负责人,不够成纪律处分或刑事处罚的。

⑼党组织负责人不抓党的工作、不组织开展党员活动,使党组织软弱涣散的。

⑽违犯工作规定或操作规程,发生责任事故,造成一定经济损失,情节轻微的。

⑾在企业改组改制中,利用不正当手段侵占集体资产,情节轻微的。

⑿经营国家、集体资产,造成国家、集体资产流失,且负有一定责任的。

⒀借助企业实力开发技术、市场,然后跳槽带走技术、市场和人才,给企业造成一定损失的。

⒁以伪劣商品骗取钱财,或以不正当手段谋取利益,情节轻微的。

⒂拖欠国家、集体资金,数额不大,有偿还能力而拒不归还的。

⒃截留企业资金,供自己挥霍享受,未够成纪律处分和刑事处罚的。

⒄抵制工程项目建设,煽动、参与、纵容或默许亲友乡邻滋事,强揽工程,强装强卸,侵害建设投资方经营自主权,情节后果轻微的。

⒅不赡养老人,虐待家庭成员,情节轻微的。

⒆乱搞两性关系,或出入~休闲娱乐场所的。

(20)参与打钱牌或有小偷小摸行为的。

(21)民主评议得不称职票一半以上的。

(22)有其它不够党员条件表现的。

㈡严格规范不合格党员的处置程序。

制定规范的处置不合格党员的具体标准和办法,是做好不合格党员处置工作的基矗一是规范民主评议办法。可采取党员评议与群众评议相结合、定性评议与定量评议相结合的方法,在开展党员自评、互评的同时,吸收部分政治素质较好、有一定参政议事能力的群众代表参加民主评议,让其对每位党员进行书面测评。测评时,对机关党员,重点是评勤政廉政、群众观点和工作作风方面的情况;对企事业单位党员,重点是评奉献意识、实干精神和岗位业绩方面的情况;对农村党员,重点是评处理村两委关系、发挥“双带”作用和遵纪守法方面的情况。二是认真确定每位党员综合评议结果。对民主评议情况要综合分析,按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三个档次,集体商定每位党员综合评议结果,并报上级党委审核把关。综合评议时,要注意正确把握政策界限,做到准确定性。主要是处理好四对关系:有意和无意的关系,将因丧失信仰和党性立场,反对或抵制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因认识模糊,对党的方针政策决议贯彻执行不力区别开来;个人和组织的关系,将由于党组织不健全,造成党员不能履行义务与党员本人主观上不愿意履行义务区别开来;客观和主观的关系,将因年老体弱或长期生病,无力完成党组织分配的工作任务与革命意志衰退,不起党员作用区别开来;偶发和经常的关系,将愿意接受组织批评教育,有改正意愿的与拒绝接受帮助,我行我素的区别开来,使对不合格党员的认定更加准确。三是区别情况,既坚决又稳妥地处置不合格党员。要把处置不合格党员作为加强党组织战斗力、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的一个突破口,经上级党委对基层党组织每位党员综合评议情况全面审核后,按“坚持标准、立足教育、区分对待、综合治理”的方针,对不合格党员进行妥善处置。⑴对被评为不合格党员,又不能改正错误的,予以开除党籍或劝其退党,劝而不退的予以除名。⑵对被评为不合格党员,经教育帮助,表示愿意改正并决定按党员标准要求自己的,采取限期改正的办法,经期限改正无明显转变的,经基层党组织党员大会讨论通过后予以劝退、除名。⑶对被评为不合格党员,本人主动要求退党的,同意其退党。⑷对无正当理由连续6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以及不做党组织分配的工作的党员,按自行脱党作除名处理;⑸对在预备期内被评为不合格党员的预备党员,取消其预备党员资格,努力做到“事实清楚、理由充分、处理恰当、手续完备”。

㈢探索建立党员退出机制。

r>目前,疏通党员出口有两条途径:一是组织处置;二是纪检监察部门查处。我们认为,针对部分因无力履行党员义务或信仰改变缘故,主动提出退党要求的党员,很有必要建立正常的党员退出机制。建立党员退出机制,重点是从主动退出的程序上制订出可行的操作性办法意见。对主动要求退党的党员,在程序上可以适当简化,拟做到以下几个程序就可以了。①党员个人申请;②组织派员调查核实;③召开支部大会讨论表决;④报党委审批;⑤与退党者本人谈话。

㈣对党员进行重新登记。

针对党员队伍呈现的许多显性与隐性的变化及其特点,可考虑选择一个适当的机时,在制定出不合格党员标准的前提下,按照“处置捣蛋的,劝退不合格的,淘汰失去信仰的,教育后进的”的思路,对党员进行一次重新登记。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方面,实际上是对党员队伍现实状况进行一次大调查,有利于摸清党员队伍建设状况的底子;另一方面,可以对查实不合格的党员进行处理,纯洁党的队伍。在操作程序上,可由县(市)委制订工作意见,按照“学习提高、申请登记、征求意见、组织谈话、民主讨论和组织审查的程序开展登记工作。

㈤试行党员诫免制度。

《党章》规定对党员的党的纪律处分,分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和开除党籍五种。考虑到农村党员流动性大的特殊性,本着教育为主、治病救人的目的,可考虑对一部分够不上党纪处理的党员,在处分前增设诫免程序。诫免权授予各基层党组织。这样做,实际上赋予村级组织对一些党员采用常规批评教育方法不能奏效,而作出对党员处理的最严厉的权力,有利于调动村级党组织的积极性,提高村级党组织在党员和群众中的影响力和威信。

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不合格党员处置工作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在组织领导。我们以为,县(市)级党委要把不合格党员处置工作列入党委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把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从组织部门的一项具体业务提升到县(市)委管党的一件大事来认识对待,切实加强领导。拟建立由县(市)委书记(或分管党群副书记)亲自抓,组织部门牵头负责,相关部门分工协作,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加强领导的运行机制。

各级党组织必须进一步端正认识,切实增强做好不合格党员处置工作的自觉性。党员队伍的战斗力来源于党员的素质,而不是党员的数量。保证党员队伍“出口”畅通,使不合格党员得到及时处置,是贯彻从严治党方针的基本要求。基层党组织的“一把手”,作为基层党的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疏通党员队伍“出口”工作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必须常抓不懈,持之以恒。同时,要切实负起责任,要定期不定期地分析党员管理工作,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层次党员的特点,以及党员管理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用改革的精神探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加强党员管理的方式方法,突破旧模式,走出新路子。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要做好不合格党员处置工作,认真分析不合格党员处置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是做好这项工作的前提;科学界定不合格党员标准,建立不合格党员处置工作长效机制,是做好这项工作的基础;加强领导,落实各级党组织管党责任,是做好这项工作的关键,也是最根本的保证。

《处置农村不合格党员的实践与思考(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